近日,有不少网友吐槽,在便利店的冰柜中,选了一款平平无奇的雪糕,但是到结账的时候却发现,这个雪糕的价格可以说是“惊为天人”,正在犹豫要不要放回去时,又感受到了来自售货员的凝视......就这样,成为了被雪糕价格狠狠“刺伤”的“大冤种”。

在雪糕刺客”事件中,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品牌,是2018年上市的钟薛高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上市之初,钟薛高雪糕的定价在13~20元之间,这还不算夸张,其随后推出的高端雪糕“厄瓜多尔粉钻”售价为66元,“杏余年系列”定价160元,引发了不小轰动。

钟薛高的成功“出圈”瞬间引发了整个雪糕界的“效仿”,复刻其营销打法的中式高价雪糕如雨后春笋般涌出。

2018年,“中街1946”脱胎于传统雪糕品牌中街冰点,推出“零添加”以及“极简化”冰淇淋。同年,光明也推出高端雪糕品牌“熊小白”。2019年伊利推出“须尽欢”,定价均在10元以上

雪糕变“天价”,谁是幕后推手?市面上的一支雪糕,有哪些成本呢?

雪糕是如何一步一步变为“刺客”的?

生产(制作)成本

工业化冰激凌制作成本并不贵,根据高级乳业分析师的说法,尽管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,但市面上用量最好的,全部添加纯奶油和高倍奶酪的雪糕,生产成本也不过是三四块钱。

但在品牌方眼中:你看,一滴水都没有加的冰激凌(成本本来就高),卖贵点没有什么问题吧?

IP授权

冰激凌想要卖高价,还要一些与众不同的“手段”,让它变得与众不同,不仅能增加溢价空间,消费者还得心甘情愿地为ta掏腰包。

(供图:王楠)

生产厂商在支付一笔授权费用之后,爆火的联名款冰激凌从此而生。造型别致、味道特别,在炎炎夏日买一支“限定款”,再拍照打卡留念,仿佛可以握住一整个夏天的美好。

市场推广

上百条短视频、上千篇带货软文、网红(明星直播带货)通过网络数据,精准投放给冰激凌爱好者。在支付了宣传费用之后,雪糕刺客仿佛从天而降,“一夜之间”便跟目标群体“混了个脸熟”。

当然,你了解到的仅仅是它的包装与颜值,直到你拿起它,扫码结账之前,你都不清楚它的身价。

冷链杂费

“高端”冰激凌想要销售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手中,绝不能输在冷链运输这一环节,中国南北纵深,东西恒远,恒温在-18℃的冷链运输是刚需。

据了解,钟薛高在品牌创立之初,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用于冷库搭建和冷链物流。其冷链总成本保持在46%,远高于32%的业内平均水平。

为了保持住冰激凌的“颜值”,这笔费用省不得呀。

经销商

在品牌让利比例相近的情况下,分销高价冰激凌的利润就会更高。

在趋利效应的作用下,经销商更倾向于铺货高价的冰激凌。可能卖10根老冰棍也没有一只高价雪糕赚钱。

终端零售

同理,作为分销终端的零售店铺,也愿意从经销商那里进货高价冰淇淋。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零售店铺都会出售高价冰激凌,“雪糕刺客”更喜欢埋伏在便利店中。

相较小卖店,房租高、职工薪资高、空间面积小的便利店,要想活下去,就要追求更高的坪效。坪效就是每坪面积可以产出的营业额(一坪=3.33平方米),一个冰柜就那么大空间,便利店为了盈利,高溢价高利润的冰激凌必须占据C位。

北京南站附近一小卖部老板在采访中表示,平价雪糕利润微薄。一般定价10元左右的雪糕仅有2~3元的利润。相比之下,售价17元的钟薛高,利润却可以达到7~8元。

综上所述,冰激凌价格太高,品牌商占有一定的因素,但便利店的营销策略也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。

通过层层剖析后,

你还愿意为“雪糕刺客”们买单吗?

我们当然承认社会消费是分层的,昂贵的奢侈品也不是没有合理性。国产品牌也不是不可以走高端线路,但商品和商品是不同的,以人的生活必需程度为中心,分布在不同圈层里。越是必需度高,就越不能单纯视为商品,越不能放任资本炒作、完全交由市场定义价格。

比如最内圈的粮食,直接关乎精神层面的安全感,这样的“商品”,价格涨幅极为敏感。再往外一圈的“菜篮子”“肉盘子”,虽不至于上升到安全感,但也实实在在影响人们的幸福感。

而夏天吃雪糕是老百姓的基本权利,如果有谁让人们吃不起雪糕,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,而此时将部分成本用于反复宣传和炒作的高价雪糕品牌,自然就成了消费者“口诛笔伐”的对象。

所以,对于这些贵价雪糕,

小编建议大家按需购买,切勿盲目跟风。

资料来源:赛博食录、农视网、中国经济网、经济观察报、农民日报

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