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点 / 刘润 主笔 / 钟卉 责编 / 莹莹
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668篇原创文章
我们说要做难而正确的事,没错。
(相关资料图)
做难的事,进窄门,也没错。
对于个人来说,这些都对。
但你如果想让一个行业繁荣,一个生态繁荣,恰恰最重要的是降低它的门槛。
我和你分享三件事。
张小龙曾经在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演讲时,他说:
“回过头来看,我们当年有两个小小的失误。
一个是公众平台,很长时间都只有PC、Web版,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。另一个是,也是更重要的,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,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阅用户的群发工具,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。
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,各种各样形式的内容都应该是可以的。如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。
但是,我们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以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,使得其他的短内容的形式,没有呈现出来。
这样一来,我们在短内容方面就有一定的缺失。
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说,公众号本身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原因。
我们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,朋友圈之所以默认是发照片和视频的,是因为当时我有一个认知,对于十亿人来说,让每一个人发文字,是不容易的。但是发照片,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。
所以,相对公众号而言,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。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,都能天天写文章。
就像之前在公开课所说的一样,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。毕竟,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。”
从张小龙的话里,我们可以看出公众号的发展,是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的。
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求,但如果以十亿人的体量来说,让每个人发照片,是容易做到的,而让每个人都发文字,甚至写文章,这是不容易的。
而且,公众号今天仍然是用PC(个人电脑)来发的,因为它要排版。
我们自己的公众号,也是用电脑,如果让运营用手机来排版,我相信是不太可能完成的。
不说写文章了,光是用PC来排版这一件事,就已经把公众号的门槛,抬得很高很高了。
因为这十亿人里,有多少人会用PC,又有多少人会用PC来排版呢?
张小龙本来想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,再小的个体,都有。结果,再小的个体,可能连PC都没有。他也发不了公众号。
相对于手机的保有量来说,中国家庭的个人电脑保有量很低。根据前瞻数据的统计,从1997年到2010年,中国每百户家庭拥有的个人电脑(PC)数从2.6台增加到了71.16台。到2019年,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报告,中国与发达国家PC渗透率(每百人PC保有量)差距巨大,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差50%,与美国相差达到70%。
第二个门槛是,你要写文章,写好文章,可能是几千字,再加上第三个门槛,要想让大家保持阅读习惯,你还得日更。
PC+几千字+日更,这门槛太高了。
这个世界上,就只有少部分人能干这件事。一个人干不过来,我们自己还成立了团队来干,至少4个人的配置。
而且非常“卷”,每天非常严格地去把控流程和质量,审视每一篇文章,复盘每一篇的数据,不断地改进迭代,极其“卷”。
能做到这么“卷”的,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。
这也意味着,绝大部分人就干不了这件事了。
所以,张小龙说公众号不够成功,我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。
因为门槛太高,大部分人参与不进来。
这件事情,给了我一个启发。
今年我去参访了小红书,为了这次参访,去之前我特意打开小红书,发了我的第一条笔记。
我虽然早就下载了小红书,但以前还真没用过,可能之前用户群体还没有覆盖到我。
第一条,发什么呢?我挑了我去爬非洲第一高峰,乞力马扎罗的文章。
刚想发上去,结果发现被限制了,发不了。
竟然每一篇笔记,最多只能发1000字,而我的文章远远超过了,有5000字。公众号能发4万字啊。
为什么小红书要做这个限制?
我当时觉得特别不能理解。
像我这样经常写东西,一不小心就大几百字,上千字了,怎么办?
我只能把文章切成了五段,发在了小红书笔记上。
直到我和小红书的同学交流时,我才知道了原因。
他们告诉我说,如果今天不做这个限制,或者把限制放宽一点,变成最多能发5000字,结果会怎么样?
那像润总你这样的用户,就会特别多,一旦多起来,而且写得还很好,到最后就会卷起来了。甚至我们还得给你一个排版工具,能加粗、换颜色、插入图片。
但是,一旦你们的能力突出了,就把其他人“卷”死了,“卷”走了。
所以,一定要限制1千字,图片归图片,文字归文字。
要把排版的能力、写长文的能力,这些复杂的能力弱化。
鼓励大家可以随便发表一些感言,一些种草和拔草的建议,探店、穿搭、分享自己的心情,想说什么都可以。
这样,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每个普通人都能做。
门槛降低,生态才会繁荣。
这个回答,让我很受震撼。
想让行业和生态繁荣,不但要降低门槛,还要设置天花板。
拉回到低门槛的竞争里去。
大家都可以从1楼出发,站在1楼,更加真实地参与。
比真情实感,而不是比专业技巧,生态才会繁荣。
我们再来看一个传统的生意,电商。
站在今天来看,电商这门生意已经很传统,很发达了。
2021年,中国网上零售额(13.1万亿),已经占据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(44.1万亿)的29.7%了,将近30%。
未来会不会到50%以上,我们不知道。
但到今天这样的状态,我们已经感觉很发达了,感觉已经到顶峰了,为什么只是30%呢?
就因为门槛还是高。
物流价格,就是电商的门槛。
最早顺丰要20块钱发一个快递,但是你买什么才会舍得花20块的快递费呢?
可能得买个200块钱以上的东西,那就忍一忍,为了速度快,加个快递费。
就像薛兆丰在他的经济学课里说的那样,“贵的东西会卖向远方”。
为什么?
卖向远方,那就是要有物流了,有物流,就有物流成本。
而越贵的东西,物流费相比于价格的占比就越低,所以它就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去销售。
这就是“越贵的东西,越能卖向远方”。
而电商,天然就是在一个广大的天地里做生意,天然就是卖向远方的,所以它必须得是贵的东西。
这个贵和便宜,是相对于物流成本而言的。
你不会为了买一个3块钱的东西,而花上20块钱的快递费寄到家。
3块钱的东西,在家门口买。
为什么家门口能买到3块钱的东西?因为它用大宗物流,货都是一车一车运来的。
而电商是零售,要一个一个来寄,成本就是更高。
后来四通一达,更多的物流公司入场,物流的效率提高,每一单的费用降低,可以压到12块、8块、6块、5块了。
一旦变成5、6块钱的运费,你发现50、60的商品,你也愿意在网上买了。
今天已经基本上是商家包邮了,很少有人会和你说,再加5块钱运费。商家愿意包邮,是因为他的利润足够覆盖了,即使有些商家把运费加进去了,你也看不出来,也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足以覆盖。
因为整个系统,整个生态成熟了,大家的消费习惯改变了,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物流成本降低了,所以我们看到电商更加蓬勃发展了。
但这是我们发现,它只能占30%。
没法更高,不是因为消费者的习惯没改过来,而是还有大量的商品,它的价格比现在的物流成本要更低,更便宜。
所以它们没法通过电商销售。
再往后,如果有一天物流价格降到1块钱了,义乌发一件货的价格是1块,临沂可以做到1块、甚至8毛钱,那你就可以卖5块钱的东西了。
因为你的利润,可以覆盖物流成本了。
物流价格每往下降1块钱,那么中国电商的渗透率就会往上走一点。
这就是门槛。
最后的话
朋友圈为什么繁荣?
视频号为什么能够火起来?
因为想要一个行业繁荣发达,就一定得把门槛降低。
想明白了这一点,这时候我们再去看身边的很多现象,或许就能理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