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“148一盒的敷尔佳面膜成本仅10元”登上热搜,重新引发大众对于“医美面膜”的关注。原本用于创面的医用敷料,被包装成“械字号面膜”得以迅速传播,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产品。
然而,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敷尔佳公司”)招股书显示,2021年度公司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0.32%,研发人员只有6人。实际上,敷尔佳采取了“重营销,轻研发”的方式,在多方位的广告和明星效应的加持下迅速打开了知名度。此外,低准入门槛和高返利机制吸引各级代理加入,敷尔佳得以建立起层层递进的经销商网络。
【资料图】
短短四年,敷尔佳公司狂赚约23亿元,2021年综合毛利率高达81%,接近茅台,因此被戏称为“医美面膜印钞机”。但财富快速积累的背后,是不断质疑的声音,部分消费者认为敷尔佳面膜价格虚高,营销过度。
9月22日,红星新闻记者致电敷尔佳公司,对方称对产品定价、研发及经销体系等方面的争议无法作出回复,会将相关意见及时传递给对应部门,再进行联系。但截至发稿,记者尚未收到回复。
↑敷尔佳(资料图)
标价148元的面膜
成本仅为9.8元
敷尔佳面膜官方名称为“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”,是一种医用敷料。在其官方旗舰店,“白膜”主要用于“术后修复、祛痘淡印”,售价为148元/盒(5张);“黑膜”功能为“术后修复,创面愈合”,售价为199元/盒(5张)。
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,凡是声称无菌的医用敷料,其类别最低为第二类医疗器械。根据《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》,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,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备案,且具有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、贮存场所、贮存条件等。而普通面膜属于化妆品,按照《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条例》进行监管。
↑图据敷尔佳官网
2020年,国家药监局明确表示不存在“械字号面膜”这一说法。“械字号”指的是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、备案号以“X械XX”开头,没有一款“面膜”产品属于医疗器械。二者不可混用广告语,不得含有“美容”“保健”等宣传词语;同样地,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。敷尔佳的近50款产品中,只有4款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,其余均属于化妆品。
在敷尔佳天猫旗舰店,截至9月21日,敷尔佳白膜月销2万+,黑膜月销6000+。不过,售后工作人员称,“虽然官方价格为一百多,但是经常做活动,根本达不到那么高”。
8月25日,在回复深交所审核问询函时,敷尔佳表示2020年与2021年1-2月两期内,公司医用敷料的采购单价分别为9.12元一盒和9.80元一盒。根据敷尔佳最近公开的招股书,2021年该公司综合毛利率达81.95%。
↑敷尔佳医用敷料采购成本
敷尔佳面膜的成本之低出乎大众意料,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。为此,9月21日,红星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敷尔佳公司的售后客服,一名工作人员表示:“一个产品生产上市,不可能只有产品本身的价值在,还包括研发、运营等成本。卖任何一个产品,它都是有利润的。”但是针对售价的合理性,上述工作人员没有做出解释,只是表示没有调价计划,称“价格体系没有问题”。
营销成本高
研发费用率不足0.5%
9月8日,正在冲刺创业板上市的敷尔佳顺利过会,A股或将迎来“医美面膜第一股”。然而,其超高的利润率和每年不到营收0.5%的研发成本也引来质疑。
招股书显示,2019年-2021年,敷尔佳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.42亿、15.85亿、16.5亿元,净利润分别达到6.61亿元、6.48亿元、8.06亿元,毛利率则由2019年的76.97%增长至2021年的81.95%。相比之下,2019年-2021年,敷尔佳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收比例仅为0.04%、0.09%、0.32%。
对比同行研发费用,2019年-2021年,创尔生物医美面膜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.7%、6.06%和9.25%;贝泰妮和华熙生物等产品线更丰富的同类公司,研发费用占比约为4%。
目前,敷尔佳仅持有一项已授权的“外观设计专利”,而创尔生物、华熙生物等同行业公司却拥有至少几十项专利。
招股书显示,截至2021年12月31日,敷尔佳公司人员共计441人,其中研发人员6人。对于研发人员和费用较少,敷尔佳招股书中表示,现有产品是“基于原材料成品进行的配方、配比”,“无需投入大量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团队开展研发”。
与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敷尔佳高昂的宣传推广费。2021年,敷尔佳的期间费用总额为2.9亿元,其中销售费用2.6亿元;而在销售费用中,宣传推广费占比高达89.26%,主要包括明星代言、电商平台推广、新媒体营销、广告植入等。据了解,敷尔佳邀请了当红流量明星进行代言,并且多次冠名热门综艺节目,利用明星效应打开广阔市场。
记者从天眼查和招股书中查询到了敷尔佳法定代表人的联系方式,致电后却发现是售后热线,对方称公司只有一个对外电话,无法直接联系到研发部、人事部、产品部或其他部门。关于产品定价、研发等问题,其表示无法作出回答,会将相关意见及时传递给对应负责人。截至发稿前,记者尚未收到回复。
准入门槛低、销售体系混乱
微商转卖或存在“灰色地带”
据了解,敷尔佳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和线下。其线上面向包括天猫、京东、唯品会等官方店铺;而从代购、团购、美容院等非官方店铺购买的产品,则来自敷尔佳的线下经销渠道。2019年-2021年,敷尔佳公司线下经销收入分别为10.32亿元、11.24亿元和10.52亿元,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76.93%、70.92%和63.77%。
招股书披露,根据经销能力、经营规模、从业年限、客户资源等,敷尔佳公司将经销商细分为甲、乙、丙三类,并对其开展差异化的考核目标。丙类以自然人为主,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注册成为经销商,准入门槛较低。
此外,该公司设立返利制度和业绩考核淘汰制度,对完成指标、超额完成指标的经销商进行3%-30%的返利奖励;而未完成指标的经销商,公司有权取消其经销资格。在高额返利的加持下,包括零售药店、美容院在内的众多经销商选择推荐敷尔佳产品。而且,经销商还可以发展“下线”,将产品通过微商和代购进行分流销售。
↑敷尔佳医美面膜
一名微商告诉记者,她“不属于直属代理”,经营的医美产品货源来自陕西和山东,有订单时直接联系经销商,产品从仓库发出。微商与经销商之间不签订协议,也没有分红,拿货价和卖货价之间的差价即为自己盈利所得。
该微商表示没有与品牌方对接,“直接联系品牌方是有囤货机制的,最少要10箱20箱”,而且品牌方需要依据代理商的销售能力决定。没有“囤货”之忧,也无需相关资质,经销商与微商相互合作,构成了层层递进的经销商网络,这种销售网络造成了价格体系的混乱,消费者购买渠道不同,价格也会出现较大差别。
微商的“转卖”是否合法呢?红星新闻记者咨询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市监局。该局药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,如果商品从生产企业直接发货,只需要看生产企业是否有生产和批发的相关资质。这种情况下,代购、微商相当于销售员或者营业员,只是代表总部和公司进行推销。
但中间也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。“械”字头产品属于医疗器械,如果买家没有售卖资质,声称自己使用,囤货后却转手卖出去,按照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,属于违法行为。但如何界定“个人使用”和“销售”?“囤货”是否有量化标准?由谁来核实卖家资质?目前并没有相关规定。
红星新闻记者 卢燕飞 实习生 李雨果
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郭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