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全球主流博物馆都在探索馆藏文物适应数字时代的价值传递。尤其是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大爆发,众多博物馆都开始了元宇宙的建构尝试。
如何把博物馆更好地“搬”进元宇宙,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。
(资料图片)
一提到博物馆,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出现的画面是: 文物又多又冰冷,展厅又大又逛不完,历史文物年代久远读不透,艺术作品高冷抽象看不懂……
但事实上,博物馆也可以是这样:
近日,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(2022)》指出,时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囊括了虚拟博物馆的所有要素,如虚拟展厅、虚拟展品以及虚拟志愿者,博物馆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3D建模和3D扫描技术的支持下在虚拟博物馆中呈现。
无论是线上使用、收集观众信息、网络端进入虚拟博物馆,还是在线下游览博物馆,都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给予观众超越感官的体验。
01 国内外博物馆 竞相“搬进”元宇宙
1998年,故宫博物院就着手建设自己的数字博物馆项目“数字故宫”。2017年故宫采用3D扫描、VR、全景等技术推出了《故宫VR体验馆》项目。如借助先进的VR技术,游客戴上VR 4D头盔体验《朱棣肇建紫禁城》项目时,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明朝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宏大的故宫建筑全景图,在观赏的过程中,会突然感觉纵身一跃,上了马背,与明朝皇帝朱棣一起骑行。
故宫VR体验馆
国家一级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则从创造虚拟人开始。一位身穿古代服饰的大眼睛卡通少女,走进动画版的莫高窟。用特有的“娃娃音”向人们介绍着千年石窟的过往:壁画中守护昆仑山的神兽长啥样?曾经绚烂的壁画又为何会变色发黑?
敦煌研究院虚拟人伽瑶
敦煌研究院虚拟人伽瑶
敦煌研究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杜鹃介绍,这个卡通少女名叫“伽瑶”,取材于敦煌壁画,原型是声音婉转如歌的神鸟“迦陵频伽”。“这是我们今年精心打造的虚拟人,希望用人格化的内容传播敦煌文化。”
中国博物馆小镇通过联动3D扫描建模、全息影像、AR/VR、虚拟互动等技术,组合成3D光影艺术展开启了“元宇宙游览模式”。
2009年,安仁被中国博物馆学会冠名为“中国博物馆小镇”。观众在小镇中漫游行走、触摸、体验,不仅能跨时空跨地域浏览来自唐朝的茶具茶文化,感受牡丹花巷在全息影像技术下随脚步“盛开”;戴上VR设备还能在高山流水的音乐氛围中跟随一片茶叶在地宫、盐湖、山川、湖泊中旅行,在视觉、听觉、触觉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,感受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。
这几家博物馆只是众多转型元宇宙案例中的一小部分,目前,转型元宇宙已成为博物馆领域的共识。
今年3月,全国50家博物馆、高校的60位馆长和学者联名发布《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》。倡议称,博物馆连接着人类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博物馆应与时俱进地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,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元宇宙,探索博物馆领域元宇宙建设标准规范,在相关主题的国际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。
最新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.79亿人次,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、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,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。
刮起这阵元宇宙转型风的也不止是中国。从全球的趋势来看,各个国家的博物馆都在争抢元宇宙场景的搭建。
今年4月,法国卢浮宫就宣布完成了对其48万件藏品资源的“全面数字化”。这次数字化,被塔夫茨大学教授安德鲁·麦克莱伦称为是一次“史无前例的变革”,游客可用手机或电脑就能免费“观览”藏品,并且全程免费。为了吸引国际游客,卢浮宫还增加了西班牙语、英语和中文三个语种的网页内容。
卢浮宫官网
与此同时,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在去年趁着游戏《集合啦!动物森友会》的热度,推出了约40万件虚拟展品。在游戏中,玩家们只需在博物馆的官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,然后在“分享”选项中点击代表《动森》的“叶子”按钮,就可以生成相应的虚拟展品二维码。之后便可通过App,将馆内40万余件的藏品导入到游戏里。
《集合啦!动物森友会》
《集合啦!动物森友会》
02 博物馆数字化被写入十四五规划
不难发现,各大博物馆走进“元宇宙”热潮的背后,数字化浪潮是主要推动力。文物数字化是文博业的未来,不仅仅是文博业内人士的共识,也被写进了国家规划。
国家十四五规划中,两次提及“博物馆数字化”,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,系统部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大工程项目,一场文博数字化的盛宴正式拉开帷幕。
相较以往五年规划,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的文物工作相关内容篇幅明显增加、权重更为凸显,文物科技创新、流失文物追索返还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首次被写入。未来五年,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然构建。
当然,除了畅想元宇宙里的美好未来,在实践层面,业内人士也有着更加深入的观点。
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认为,目前,要形成元宇宙概念下的“数字社区”,还要做好“数字文物”和“数字运营”方面的工作,这是现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的,已不是难事。
难点在于建立“数字社区”,实现“互动”,目前还缺乏一个相互联通的大型平台,也就是同时容纳所有博物馆及观众,并能彼此相互沟通、共同参与的虚拟世界入口。此外,元宇宙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,还有很多不确定性,尚未成熟,正常运转还需要一系列规则和制度来支撑。
恭王府博物馆建筑数字采集
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刘文涛指出,关于博物馆元宇宙实践的难点,有观念上的也有行动上的。观念上,如关于资源共享的问题,博物馆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的意识不足,过度的保护意识依然存在。
上海博物馆“云上博”
在这方面,欧美博物馆走在我们前面,大量的藏品信息公开,很多藏品信息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免费使用。其次,要解决基础数据问题,基础数据采集,大数据梳理、数据关联、数据分类,数据整合等基础要打好,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博物馆进入元宇宙。此外,理论建构与人才缺乏也是一个难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