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约车司机是“高收入群体”的概念,还是前几年炒出来的,不可否认,那会儿网约车司机确实是个赚钱的工作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而月入过万的名头也不是白打的,还真有小年轻听信了这波广告,纷纷入行。别说,一开始确实是赚到钱了,在考察过两个月之后,看着自己稳定的流水,有些人就安心办了证、换了车,准备在这个行业死心塌地干下去了。

殊不知这只是很多平台的缓兵之计而已,对网约车平台来说,运力是他们生存的关键。那么运力从哪里来?只能从年轻群体中来,这也是滴答出行、滴滴、一喂顺风车不停打广告的原因。

但是网约车行业在后时代下,还能如以前一样么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近来,一位网约车司机晒的流水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。乍看之下,102个订单已经是一位司机每天能跑到的极限,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水,仅仅五百多。

也就是说,合算到每一笔的订单上,只有一个起步价的价钱。

现在网约车不好跑是众所周知的事情,但是很少有人能了解到,行情已经差到何种地步了。司机的感受最为明显,首先优质订单几近消失,大部分都是以前看都不会看一眼的“小屁单”。

小屁单虽然也有存在的价值,但是耗时长、流水少,可以说付出跟回报完全不成正比,不到万不得已,是没有人想要跑这种订单的。

而当一个司机选择用一百多个起步价订单,给自己送进日流水500的大门,其中付出的体力和精力值,远非平常订单能比。

虽然说这么讲有点不道德,但是行业目前发展到如今的状况,也多半是平台自己作的。资本的本性是逐利,在网约车刚兴起,还处于群雄逐鹿阶段的时候,那会儿试图垄断的网约车龙头平台,估计怎么也没想过如今的场景。

当行业的红利吃尽,订单量不再增长,滴滴、滴答、一喂顺风车等平台费心费力招收到的司机,就是一个尾大不掉的存在。

平台自己都应付不来的情况下,只能用低价订单或者是起步价订单来打发司机。用他们的话来说,司机和平台应该同甘共苦,在这种情况下,能赚到钱,保证温饱就可以了,还要什么自行车?

当运力被平台当做是耗材,那么这批“耗材”觉醒的那天,平台距离消失就不远了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