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a 《我是余欢水》
一周前,还被称呼为“我们的好大哥,一个有情怀的CEO”。
(资料图)
一周后的今天,被舆论痛斥为“利欲熏心、无良商家”。
趣店CEO罗敏在这一周时间内经历的口碑变化,堪比高空跳伞。
十天前的7月17日,趣店的CEO罗敏在自己的抖音号上大卖标价一分钱的酸菜鱼,一天之内涨粉400万,并高调宣布将进军预制菜。
虽然很快就有网友指出“罗敏当年靠校园贷致富”,但尚未掀起波澜。
直到罗敏在直播中提及:
“趣店预制菜将用三年时间为自己10万名抖音粉丝提供一年免息贷款。”
再次从罗敏口中说出的“贷”字,直接点燃了大众的怒火、
不仅如此,罗敏曾喊话宝妈们加盟预制菜。
描绘了在小区几百米附近开一家门店、每天只需卖出50份菜即可轻松赚钱的场景。
从学生到宝妈,同样是抗风险能力低、却可能存在迫切用钱需求的弱势群体。
这一共通点更是让热门怒斥质问。
许多人在相关热搜词条下刷着“别以为互联网没记忆”,表达对趣店模式的不满。
但同时,另一个让人警惕的事实是:
可能会为趣店模式买单的人,或许依旧会对这些风险一无所知。
01
从高调宣扬,到人人喊打
罗敏刚开始短视频直播时可谓非常风光。
“一分钱买酸菜鱼”的活动为他带来巨大的曝光量,带货页面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大字:“上市公司CEO正在直播”。
有不认识罗敏的网友,以为这又是一位亲自上阵带货的老板,还夸他“气场全开、亲力亲为”。
只是被“上市CEO”吸引来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:
他的上市公司趣店处于退市边缘。
趣店因在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、低于合规标准,已经在今年5月25日收到了纽交所的通知函。
趣店请到贾乃亮、傅首尔等人与罗敏一同直播带货,其中贾乃亮可是明星带货界的顶流,多次登榜第一。
合作时,贾乃亮甚至有些哽咽地讲述罗敏的创业故事,说他睡过地下室、曾与七八人合租。
期间还忍不住地鼓起掌来,夸赞着罗老板的创业精神。
讲完后还扭头问罗敏:“这是可以说的吧?”
罗敏:“可以可以。”
只是当初有多吹捧罗敏为“情怀CEO”,今日就有多尴尬。
在“罗敏 校园贷”等话题登上热搜后,贾乃亮与傅首尔都发布了紧急道歉,与罗敏割席。
傅首尔自称“疏忽又愚蠢”,贾乃亮表示“深感愧疚与歉意”,并都提及对趣店品牌前身缺乏了解。
罗敏此次口碑的大范围转折点,其实发生在新东方“东方甄选”的直播间内。
7月18日,罗敏跑进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内连刷了10个“嘉年华”,每个价值3000元。
期间主播劝他别刷了,董宇辉提建议说:
“不要刷礼物,这是带货直播间,有钱的话可以买我们的农产品,送给员工、家人,相信你可以的。”
结果第二天罗敏发视频表示,“自己被董宇辉拉黑了”。
而董宇辉很快地在直播间里说出了一段意味深长的回应。
一是解释“拉黑”不是他的个人行为,这是公司的账号。
二是透露东方甄选拉黑罗敏的原因是:
“导演小哥因为大学刚毕业,有时候有些私人恩怨,他要拉黑,我听完之后觉得挺合理的。”
刚毕业、私人恩怨,这些关键词迅速触发了大家的自行科普热情。
于是几天时间内,罗敏与趣店砸下几百万做带货、树立起的成功CEO形象,迅速坍塌回了几年前的状态。
而那时和罗敏捆绑在一起的关键词,是“校园贷鼻祖”。
一些深受校园贷困扰的大学生与网友,则以更难听的词汇称呼他与名下公司:
“劣迹斑斑”“让学生家破人亡的吸血鬼”“害了多少人”……
没有人能轻易忘掉数年前的校园贷风波,罗敏创办的趣店前身“趣分期”,正是七八年前风波里的领头羊。
趣分期的一大特征是,它并非简单地把钱款借给大学生、让他们自行支配,而是与各种高端数码产品相绑定。
相当于让大学生们在自己这分期购物,购买贵价手机、电脑乃至汽车等等。
且据过往报道,趣分期的违约金是以未还款总金额的1%付日息。
举个例子,假设你借了10万块,分十期还完、每期还1万元。
第一个月出现逾期时,趣分期将收取10万元的1%、也就是每天1000元的利息。
这1000元若是没及时还上,第二天还得接着付1000元产生的利息。
高利率加上利滚利的模式,让趣分期一直被质疑可能超过了年利率36%的红线。
在趣分期之后,有很多模仿者以更卑劣、违规的手段出现。
无须赘述,仅一组数据就能窥探当年校园贷的疯狂与混乱:
2015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还只是260亿元,仅一年后,这个数字就扩大到了800亿元。
这当中,不知有多少倾家荡产、裸贷乃至放弃生命等悲剧被催生。
02
兜兜转转
目标还是弱势群体
2015年罗敏登上求职节目《非你莫属》时,遭到了一位求职小伙的提问。
小伙问趣分期业务内的产品有多少生活必需品,罗敏坦言“大多是3C数码”。
他又问趣分期的用户中多少是打工大学生,罗敏只能含糊地说不少。
求职小伙随即向他发出质疑:
“你在对一群还在使用父母生活费、没有收支来源的学生,通过放贷的方式,促进他们去攀比、消费。”
“我看不到您项目的社会价值。”
这段发言获得了现场观众、主持人与嘉宾的热烈鼓掌,主持人甚至与小伙拥抱、表示明确支持。
而这也正是校园贷最受争议之处——
以高消费为诱惑,向经济基础薄弱、抗风险能力也弱的学生群体放贷。
当年对学生贷款产品的监管尚未完善,趣分期的放贷行为在彼时不违规。
但在道义上,被许多人忌惮而鄙夷。
趣店这一次引发众怒,背后的情绪依旧共通。
直播中描绘的“宝妈们靠预制菜开店”“向10万名粉丝提供一年的无息贷款”,让见证过校园贷风波的网友们产生联想——
这一次,难道又要重现针对弱势群体的“XX贷”吗?
事实上在罗敏的视频下,已经有宝妈为趣店预制菜应援,说感谢它解决了自己的做饭难题。
我们难以分辨这些评论到底是真实网友,还是隐藏的营销手段。
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,它都指向了宝妈群体的确是趣店此次推广的目标受众之一。
趣店的宣传视频中,多次强调自家的预制菜是“做给家人的菜”。
而趣店选择合作的带货明星,也有着偏向下沉市场与女性市场的倾向。
贾乃亮虽然是短视频上的带货顶流,但他的直播间特色之一其实是亲民平价,不常带货奢侈品。
有粉丝对他过往的带货进行录屏,显示那一期带货的日用品价格许多都不超过10元。
而傅首尔在短视频平台上,则经常以情感话题做分享。
全职妈妈、冷暴力、七年之痒、过年小孩的红包……都更偏向女性话题。
和学生群体共通的是,宝妈们普遍存在经济能力薄弱的特征。
精力被带娃分散、工作可能受生育影响、社交关系疏远,而带娃的需求还决定了她们短期内无法离家太远,也难以拿出整块的时间出去打工。
这也是很多宝妈在生育后,被动或主动地走上“微商”道路的原因——
现实条件限制,让很多人选择了微商等利用碎片时间赚钱、补贴家用。
这也能解释,趣店在直播中描述的“宝妈经济学”为何对她们存在吸引力:
小区门口几百米开店、每天卖几十份就行,听起来离家近又占用时间不多。
但问题是,倘若投资失败,宝妈们也是一个极易被创伤的脆弱群体。
宝妈的身份,决定了她们家中尚有幼童。
生儿育儿的花费都不低,对小家庭来说本就是一笔大开销,日后还要为了孩子的教育、成长费用以及日常的柴米油盐奔波。
这些现实因素不仅决定了宝妈群体精神上的压力更大,也决定了,她们的现金收入流水很可能被影响、不稳定。
大众对趣店疑似推进“宝妈经济”的质问,并非只有道德上的怀疑,也有对其模式的质疑。
因为罗敏曾称,要在“三年内开出20万家线下门店”。
可20万家门店是什么概念呢?
公认的国民餐饮店沙县小吃,目前的全国门店仅为8.8万家。
去年曾掀起热议的奶茶店蜜雪冰城,此前估算、公布的全国门店数仅仅是过万家。
而拥有正新鸡排、快了汉堡等平价餐饮连锁品牌的正新集团,官网公布的连锁店数量是17600家。
以上三个餐饮业连锁品牌的门店数量,还都是经营数十年才实现的。
趣店“三年开20万家”的宣传口号,难免让人认为有“画大饼”的嫌疑。
03
互联网的记忆
有时会消失
理论上来说,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,罗敏与趣店当然可以向宝妈群体、向任何群体推广生意。
如今趣店的加盟贷款模式还没推行就被骂惨、被舆论抵制,看似冤枉,其实并不。
在商业领域,信誉本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。
罗敏与趣店在校园贷时期完全失去了大众的信任,如今的舆论抵制、道德谴责,亦是一种预料之中的反噬。
如今网友们拒绝为已然失去大众信任的趣店买单,高喊着“互联网有记忆!”“我们还没忘记校园贷!”
看起来,风波接近尾声。
但却令我十分顾虑的是,风波未必会停止。
因为互联网信息壁垒的存在,有用的信息、共识与记忆,反而未必能传达给需要它们的人。
贾乃亮发文道歉解约后,他的姐姐也发微博诉苦。
说合作前团队查过百度百科、看过三个月之内的报道,都是正面的,完全不知道之前是搞校园贷的。
说辞被大家嘲笑,笑明星团队进行商务合作前,竟然只查了百度百科。
明星团队如此不专业自然可笑,但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是,如果是普通人去查呢?
如果是一位对互联网并不熟悉、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的普通人,看到宣传后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知识,去搜索相关商业信息。
TA搜索到的内容,同样有可能毫无波澜,过往的负面新闻已经被近期的新动态给覆盖。
信息上的不对等,依旧可能存在。
20年底曾出现过这样一则借贷广告,穿着朴素的男子因为母亲恶心想吐,向空姐请求开窗或换座。
面对求助,空姐没有确认老人的身体情况,反倒是张口抛出了升舱服务:“升舱费用是1290。”
男子拿出手机看了眼余额,脸色犯难。
结果坐在他后排的一位西装革履的老板突然说:“升舱的钱我来出!”
你以为这是大老板做慈善吗?并不。
老板其实是拿过了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,给他在借贷平台上申请了15万的借款额度。
说是替人升舱,其实是教人网贷。
年轻人当然能轻松地挑出这则土味借贷广告中的毛病:
空姐不专业、老板太离谱、借贷过于容易……
但其实广告中主人公朴素而略显窘迫的打扮,就已经在暗示一个事实——
这则广告的针对受众,大概率不是天天在网上冲浪、接受谨慎贷款科普的年轻人。
而是很少接触新事物、并不富裕、风险意识也不高的中老年人。
他们更容易被煽动,也更容易被排除在互联网记忆之外。
你我或许永远都不会是这种土味广告又或是趣店类企业的受众,我们忌惮着它们背后的风险与负面过往。
但风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看到。
古时候的“印子钱”,即贷款。
对大众而言,或许这才是最后真正需要警惕的事物:
信息有太多种方式可以被短暂地掩盖,社会需要为弱势群体完善趋利避害的渠道。
这一次“互联网有记忆”的呼吁,最终目的或许不是为了让一个单独的企业家永远不能再重来。
而是唤起社会对不健康商业模式的又一次集体反思,以及对理性健康借贷环境的呼吁。
这样的覆辙,实在不应当重蹈。